端遊

當前位置 /首頁/端遊 > /列表

三國殺插畫設計細節系列之風包魏延

風包-蜀國-009

【魏延】:

三國殺插畫設計細節系列之風包魏延

魏延大哥,我要更你了,你準備好沒有?

...

反正我是挺緊張的。

怎麼說呢,在如正題之前,還是跟大家先說一下雁門所理解的情況吧~

三國殺從誕生,發展,到現在,一路走來,呼聲很多,倒彩也不少。我們留意它的幾個立足點莫不是“規則”、“武將”、“插畫”和“技能”(主要這四方面,至於其周邊活動實在帶有很強的營銷氣氛,雁門不喜歡在這裡展開討論)。這裡就說“插畫”吧,也許有些朋友覺得畫風十分的不統一、不寫實,也許有些朋友覺得插畫十分的拘束,還不夠百花齊放,各種也許...以致其成功地印證了何謂“順得哥情失嫂意”~

按出將的順序而言,魏延插畫的作者ST,應該屬於我們熟知K神後第一位接觸的新畫師(因兩者風格的不同使自己覺得二人距離不小的請舉手)。

在我眼裡,ST這位畫師是頗具爭議性的(側面理解應該是人氣不低吧,嗯),個人覺得他的插畫比較抽象(一開始不理解的時候網殺選將一看到魏延就果斷跳過,哈哈),而“輕於寫實、重於寫意”就是我對他作品風格的理解。

ST筆下的魏延就是頗為寫意的作品。赤睛散發的他,讓不少朋友的很是理解。

當然,不被理解的人,還有很多。

歷史上的魏延,在外人甚至同事眼裡,就是一個怪人...

魏延是憑著率領自己的私兵投靠劉備起家的,是在歷史上明文提及使劉備深有好感的名將之一。說到這好感,個人認為除了因為兩者投緣之外,更重要的是魏延的勇武和必要的治軍才能(他的才華,也隨著靠墨水營生的羅貫中的那一筆“天生反骨”而長年隱沒在不少人眼底)。

魏延有多能打仗呢?史書沒有給我們多少確切的直觀答案,我們不妨一起從劉備對他的認命中側面感受一下...

劉備當年自立“漢中王”,除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之外,更重要的,當然是自己的後院不能起火了。而漢中,這個西川的咽喉要地,是他老劉跟自己的相好、知音加宿敵老曹手上死掐掐回來的,當然就是重中之重了!

關羽身死,那究竟誰來守漢中呢?我們可以看一下惜墨如金的陳壽在他的《三國志》中怎樣記載的: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

這個“重將”的“重”該怎麼理解?我覺得除了有“重要”的意味外,更突出的是這個將領的“能力”~大家(文中的“眾”應該包括身在荊襄的關羽)都議論這位置非三爺莫屬了,然後我們的三爺果真“亦以心自許”,美滋滋的,哈~就等我大哥當“眾”宣佈了啊!

誰知所有人的眼鏡都跌破了,劉備當“眾”提拔了魏延(注意這個“提拔”,之前有記載魏延都是牙門將軍,這個軍號也不是十分正經的,而蜀漢出了名兵力是捉襟見肘的,魏延之前所帶的人馬質量就可以細細玩味了)!

魏延有個壞毛病,歷史書上說他性格“矜高”,可以理解為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愛挑剔,少朋友,不討好(就像我們容易對眼下插畫的魏延第一印象不夠好一樣)。有這麼一個人跟你公事,你什麼感受呢?而這個人又忽然被老闆提拔得高高的,你有什麼感受呢?

好吧,先不要回答我,我們先看看當時大家的反應——“一軍盡驚”!

好了,雁門又來咬文嚼字了。對於剛才我所形容的這麼一位不討好的同事,被老闆提拔,竟然沒有人誹謗,沒有人非議,沒有人妒忌,有的只是“驚”,而且還是“一軍盡驚”!這個“盡”字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漢中的重要性,大家覺得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更說明了,大家都沒想到從理性角度去分析,原來我們還漏了個魏延可以用!

當年馬超、黃忠被封,在關羽眼裡只不過前一個“匪首”、後一個“老頭”,自己被排在並列已經很不爽(後來是費詩擺平了他對黃忠的看法、諸葛亮擺平了他對馬超的看法),而漢中作為劉備甚至所有部下的心頭的一塊肉,如果關羽覺得用人不當,我們可以發揮一下自己的小宇宙,他會如何的發難呢?從這個角度分析,就算你關羽再看得起自己的三弟,但起碼我魏延在“守漢中”這件事請上面你也覺得沒讓你們三爺二爺和劉老闆等眾人丟臉的是不??

好了,問題來了,就職儀式上...

阿延啊,老闆我現在任命你守這個漢中,當著大夥兒的面,你打算咋滴捏?

偶地主啊,別賣萌了,老曹自家抄傢伙來也好,帶上十萬人來也好,我一口吞掉!

好!!

說到這裡,在場的人又是什麼反應呢?陳壽告訴我們:

“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

前半句不解釋,後半句的意思就是所有人都覺得魏延的回答很有氣勢~

哎呦我X,古人就是古人,為什麼當時沒有人覺得魏延在吹牛呢?十萬人真的來了,你的海口能有這麼大?你的能力能有這麼大?竟然沒有人覺得他吹牛!那從前文的“驚”到如今的“服”,大家在短短一番話之間能有如此轉變,必有原因!

我不知道,也許我們都沒可能知道。但史書上記載的確實就是這樣,唯一的解釋,除了魏延的人品之外,其實所有人都是打從心裡面認為他“守漢中”是能勝任且綽綽有餘的...

事實上,按照後來的發展,魏延守漢中確實沒有任何的差錯。而且他當漢中太守的時候,劉備的基業可謂正值多事之秋(不久劉備那戰略價值漸失的荊州三郡被孫權奪去,關羽身死麥城)。關羽死後,其實劉備是腹背受敵的了,但魏國卻沒有自北而南對漢中有任何大的舉動,再到後來連劉備都身死白帝城,在乘勝可擊的情況下陸遜怕曹丕偷襲自己後方便鳴金收兵,漢中也是安然無恙(曹丕也沒有對漢中有多大舉措)。所謂“善戰者無功”,魏延的駐守期間漢中的確並無多大戰事,劉備可謂選對人了(個人認為不是張飛不如魏延,而是張飛更偏向屬於開疆闢土的將才)~

至此,魏延的勇武與軍事才能,可見一斑...

如果還有朋友希望直面魏延才華的,我們不妨再看看北伐時期的魏延~

當時,諸葛亮其中的一次北伐就是把魏延作為偏師令其揮軍直上,而魏延確實不負諸葛亮厚望,憑著區區一偏師的身份以少勝多而一戰擊破郭淮(司馬懿智守西北時期十分器重的又一難得將才)!

好了,那一仗的過程我們完全可以忽略,重要的是看結果。

史書記載,魏延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還“假節”(我們可以理解為見魏延如見皇上,整個蜀漢時期能夠“假節”的人著實不多),進封“南鄭侯”!

說起南鄭,不得不說一下了~這裡有南鄭的兄弟姐妹麼?

“南鄭”雖然不甚起眼,但卻是當年漢高祖劉邦忍辱負重、東山再起之地啊(詳見歷史上項羽在封地上對劉備的變相圍堵)~而蜀漢又自稱是漢室一脈正統,用老祖宗的發跡地“南鄭”(很長時間以來都是漢中的重要經濟中心之一)來命名下屬的侯爵,那我們可以想像當時魏延的軍功在後主劉禪眼中的地位去到哪裡了(順便為其鳴冤一下:就憑這點,就能推斷,歷史上的魏延想謀反早就反了,他後來的事情可真不是謀反,而且他為人這麼愛完美、愛面子,有如此尊貴的地位,說真的,他根本沒有謀反的理由。而且我相信劉備的用人和眼光,他當年對魏延的提拔,我們便可推知一二)~

好景不長...

也許是過份自重,也許是曲高和寡,在後來,他的“子午谷奇謀”(突襲長安)被諸葛亮一口否定,而且更可惜的是,從軍多年、地位尊厚的他,卻沒有受到一點的附和或者支援,他的人緣,又可見一斑~

先不說“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如何(自古至今實在有太多名家爭論了),但我在戰術層面上其實是支援魏延。我不是軍事人才,也不是歷史學家,但我有一點可以支援他——他在漢中鎮守多年啊!一個守城多年且轄區附近沒有任何大戰事的將軍,能不對自己的環境和敵方的分析認知準確麼?但是,諸葛亮的帶兵也不是沒能力的,所以我更偏向其中一種歷史說法:

諸葛亮否定的不是魏延的戰術,而是戰略...

蜀國兵少,三國進行博弈時諸葛亮駐兵必定要有所側重。從歷史看來,當時重慶一帶即接近吳國一帶的蜀國兵力很低,意思就是告訴孫權我信任你,我全力攻打魏國,你可以隨時偷襲我,但蜀國亡了,你的日子也不長了~問題是,孫權會看著蜀國一方坐大麼?不可能~但魏延這樣的做法萬一成功偷襲長安了,可以說長安以西已北一帶的漢土再也不屬於魏國的了,絕對是對魏國吳國的重大打擊,所以我相信,諸葛亮唯有小心圖之,配合和吳國的聯動(其實意思就是我們得利了也會分你一杯羹)才行...

可憐的魏延,難得將才卻終非帥才,不懂上司的心也看不透三國的博弈,奇謀被否決後便一直埋怨諸葛亮了~

也許有朋友會因此覺得諸葛亮擺脫不了各種陰謀論的評價,但我想說,玩政治的人最重要的是自己能活下去,一味“誤國”一味“玩政治”玩得客死異鄉的,絕對不是正常人!而諸葛亮就是在各種誤解的眼光中鞠躬盡瘁,最後身死五丈原的,從這層面解讀,我不認為他是誤國權臣,最多隻能說明他做事太轉不過彎太執著以致身邊的人都跟著一起勞累了,到最後自己卻死於種種誤解之中...

同樣以最悲情的色彩死於誤解之中的人,絕對可以數上千百年都揹負著謀反之名的魏延~

他的謀反之名,源於諸葛亮死後跟其助手楊儀的鬧翻(詳見歷史上魏延主張繼續北伐和楊儀等人主張班師回朝,於是在路上魏楊二人同時尚書劉禪並彈劾對方)...

諸葛亮彌留之際的種種交代和處理,歷史上就有兩種說法,但兩種說法我都覺得諸葛亮真心辦得不好容易埋下誤會,而那兩種說法的結果都是說魏延跟楊儀鬧翻後徑直往南跑(試想,假如他要謀反投降的話,應該一路向北即可)。其中的過程大家都知道了(遠在京師的劉禪很有意味地問身邊的蔣琬究竟相信誰謀反,雖然蔣楊二人都是諸葛亮一手提拔,但蔣琬在劉禪面前明顯言辭偏袒楊儀,再次可見魏延的人緣啊),而結果更不用多解釋:

魏延理所當然地被斬了(幸好劉禪在這事上完全不傻,楊儀要求繼續追究卻被他“技術性”否決了,還妥善埋葬魏延)...

在當時所有人的眼裡,魏延就是一個怪人,一個不討好的人。

這樣的觀感,也被如實地反映在我們眼下的插畫之中。

《三國志》中有三處描寫魏延的特別的地方,我們來看看: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每次出征動不動就請兵這麼多人,你是諸葛亮你能不尷尬麼?)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一個那麼能打的人在你身邊,而且你又知道他有很多跟班,更重要的是他從來不當你是一回事,你會親近這種人麼?)

“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你作為上司,沒被理解就算了,自己的下屬總在公共場合大談對你的否定,你能接受麼?你的下屬、你的支持者能接受麼?)

眼下的魏延,赤睛散發,血腥之氣甚為逼人,而背後的空洞卻隱隱約約昭示著他的歷史下場。而最值得留意的地方,應屬其姿勢!

大家想想我剛才介紹的“子午谷奇謀”——只差一步!

大家想想三國殺中“狂骨”的精髓——距離!

大家在看看魏延的手勢?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在蜀漢中。曲高和寡、孤立無助、孤掌難鳴的他,放佛要以那拽得緊緊的拳頭告訴著我們:

差一步,長安就只差一步之遙了!為什麼?為什麼沒有采納我的建言?為什麼?!

他散了發、紅了眼,一直在喊:

長安就在眼下了,手中了,漢室可興了!喂~來人啊!來人啊!大家怎麼都不聽我說啊!!

...

他的吶喊是震撼的,又是無力的,誰叫他就是那個魏延呢?那個懷才矜高、疏於待人的魏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個人的路,是他自己選擇的

與其說,魏延死於冤屈,倒不如說死於自己的個性...

當然,人沒有十全十美。魯迅先生也說過,一個戰士身上的汙點,並不妨礙我們去欣賞他的閃光之處~

魏延之於蜀漢,就像一把寶刀,一把鋒利得連朋友都不敢碰卻又能使敵人一擊封喉的寶刀!

惜哉~

魏延魏文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