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遊

當前位置 /首頁/端遊 > /列表

基地後傳閱讀次序及評價

根據阿西莫夫在《基地前奏》的建議,讀者應按故事的時序來閱讀(即從前傳開始)。但對一些青年來說還是在理解上面有很大的難度,華麗的詞彙和深邃的語言表達讓很多青年讀起來都很吃力。並且,前傳還有很多的機器人一說,未曾讀過“機器人系列”的讀者時可能會較難明白。

基地後傳閱讀次序及評價

“基地後傳”由2篇長篇小說組成,分別是:《基地邊緣》、《基地與地球》

《基地邊緣》阿西莫夫沒有在《第二基地》成功為“基地系列”標下句點,第二帝國的建立是一則千年預言,小說僅用掉幾百年,“基地三部曲”完全沒有結束的跡象,所以出版社在幾十年後就向他施壓編寫續集。

三十年後的1982年,阿西莫夫終於讓步,動筆寫“基地系列”的第四部《基地邊緣》,之後就欲罷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又出版《基地與地球》,把所有零星末節統統繫於一身,在最後的十幾頁裡,開創出一番全新視野。結果不少(期待大結局的)書迷都認為這種結局相當失敗。阿西莫夫的遺孀珍妮特·阿西莫夫(Janet Asimov)表示,他對於《基地與地球》之後該怎麼辦毫無頭緒,於是就動筆改寫前傳。

系列大融合

“基地系列”設定在阿西莫夫第一部長篇小說《蒼穹微石》的架空宇宙一萬年後。《蒼穹微石》是“銀河帝國系列”的基礎,有一天(動筆寫《基地邊緣》之前),阿西莫夫決定要將“基地/銀河帝國”與“機器人”合而為一,將三大系列置於同一宇宙,成為一個厚達14冊,總共150萬言的“大基地系列”,整個系列跨越的時間約有兩萬年之久。

閱讀次序和評價

根據阿西莫夫在《基地前奏》的建議,讀者應按故事的時序來閱讀(即從前傳開始)。但這對從來沒有看過任何‘基地三部曲’的讀者有一定的難度,原因之一是作者自己在寫‘基地三部曲’亦從未想過要寫續集和前傳。而且,前傳中有大量與“機器人系列”有關的情節。未曾讀過“機器人系列”的讀者時可能會較難明白。

至於後傳方面,《基地邊緣》引用了早期‘銀河帝國三部曲’的一些情節,《基地與地球》則較像是阿西莫夫為其筆下三大小說系列不同世界作一個大總結和回顧。這兩本書實質都是為其長期讀者而寫,不是太適合作為入門作品。

何況,亦有部份人批抨阿西莫夫後期的小說情節和早期的篇章有出入,最明顯的莫過於心理史學的準確性。在三部曲的開端,心理史學被神化為能未卜先知,完全能預測公共安全委員會的搬遷令。但在前傳最後一部卻指出委員會實受到某些人的精神控制,才達至結果。這完全破壞了讀者對心理史學長久以來建立的神祕型像。

又以“騾”的情節為例,騾在三部曲給予讀者神祕和強勁的型像,但在後傳卻說他是蓋婭的叛徒,使讀者的幻想破滅。

又有人認為後傳是畫蛇添足,與三部曲的情節和刻劃重點不同。三部曲的重點是講述第一基地如何努力度過每一次的困境成長,以反映出謝頓計劃的神機妙算和基地統治者的能力。但在後傳,艾氏似對自己以前所寫的世界不甚滿意。在《基地邊緣》一書最後,他透過主角的說話道出由第一或第二基地統領下的銀河帝國的慘淡結果。但根據艾氏妻子為艾氏所著的回憶錄,艾氏的意願是為了統一其筆下三大系列,以便日後編寫續集。因此,我們不能不發現基地系列最後一部《基地與地球》實質上是為《機器人系列》中提到的各個世界作一個最後的總結。(就此,有人將《基地與地球》視作《機器人系列》。)

艾氏在《基地與地球》中遺下了三個疑團:

1. 蓋婭被端點星議員崔維茲擇作日後第二銀河帝國的基本,它會否日後和第一或第二基地發生直接衝突? 2. 書中多次提到人類從未嘗試到超過某個範圍的宇宙空間,同時,作者亦多次提到謝頓計劃沒有考慮非人類智慧生物的出現及其出現的嚴重性。這是否暗示非人類智慧生物在及後的出現? 3. 機器人系列的主角丹尼爾在停止運作前的向索拉利人菲龍合併,但菲龍卻不受“機器人三定律”所規範,這會否帶來任何的災禍。

作者亦在三部曲中設下了數個條件: 1. 作者在三部曲中引用了第二帝國成立後的百科全書條文 (第二帝國必須成立) 2. 作者在三部曲中第三部第二篇中表明在後期會有兩個敵對的團體控制新的第二帝國。

《基地與地球》在1986年完書,但基於多個設定(作者在早期編寫科幻小說時並沒有刻意以系列出版),作者本人也不能完滿解決(即使後繼的作者亦沒有人續寫下去,他們只是補充前傳或三部曲中川陀淪陷的情節。)